close

image  image  

 

  即使失去,我們仍會找到重生的勇氣!

   

懷孕是一件令人珍惜的事情,在受孕初期,你會開始計畫未來一切與孩子有關的希望與夢想;但隨著失去孩子,面對這不公平的悲劇,你所有的希望與夢想也隨之破滅。(p.25)

自責的情緒是父母親在失去小孩後,面對事情最常見、也最強烈的感受。這是悲傷過程中正常的一部分。身為父母很自然地會去猜想,是否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來預防事情發生。要不斷地將自責的想法與你的伴侶討論,但要必免怪罪彼此,也不要一遍又一遍地苛求自己,如果做了不一樣的決定,事情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結果?也不要再去想「如果」這類的假使性問題。要覺得你與你的伴侶不管在何種情況下,都已經盡力做到最好,凡事都在掌控之中,用這類的想法,試著去控制對自己的自責。 (p.32)

「唯有等到小孩離開人世後,做父母親的才能真正體會到,自己對孩子的愛有多深。」沈浸在傷痛中的父母,也不免要面對矛盾的心情:一方面要等待走過失喪的極度傷痛,另一方面卻又想記得這痛的感覺,才能提醒自己曾經有過小孩、但小孩卻已死亡的事實。小孩的死亡,是失喪的父母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空缺。 (p.34)

人們會試圖幫忙,但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說,或是該說什麼才是對的。社會讓我們習慣將「年老」與「死亡」擺在一起,但卻沒想到「出生」與「死亡」也只有一線之隔。若是成人死亡,大家還知道該說些什麼;但如果是流產、死胎,甚至是新生兒死亡時,人們卻手足無措、拙於處理。 (p.39)

悲傷包含一連串廣泛的情緒、思想及行為。你可能會經歷下列部分或全部的反應。你的反應有時也會產生矛盾。
憤怒。焦慮。世界觀的改變。困惑。難過和沮喪。自尊減弱。注意力不集中。覺得無法處理事情。自責與懊悔。無能為力。絕望。寂寞。對價值與信仰產生質疑。解脫。震驚和懷疑。(p.53)

死胎、流產以及新生兒的死亡是最難面對的失去。一旦懷有小孩,伴隨而來的就是關於孩子的一切希望、期盼以及夢想,面對這樣的失落彷彿就像未來所有規劃的可能性都以成空。經歷死胎的痛苦來自於期待的美夢幻滅,徒留難以置信的遺憾與震驚。等待成為父母親時刻到來的準父母,卻變成了沒有小孩的父母親。 (p.106)

記得你也是身為父母,你曾經有過小孩,也曾經有過關於小孩的回憶,不要害怕跟別人談起孩子的出生與死亡,這也有助於他人瞭解你也是個父母親。 (p.130)

要決定試著再有另一個寶寶並不容易。有些夫妻很快就強烈想要有另一個寶寶,是為了要治癒失去前一個寶寶的痛苦。也有些夫妻會選擇等待一段時間,這會比較適合,因為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,都會變得比較堅強,足以應付後續懷孕的情緒起伏。 (p.134)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楊咪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